北京时间今晨6时17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东太平洋海域5057.2米深度,并于10时许安全返回母船的轨道车上。尽管遭遇了极限海况,一度推迟下潜时间,“蛟龙”号还是不负众望,在5000米海试的第二次下潜中挑战5000米深度成功! “蛟龙”今日探海,老天不是很帮忙,海上的风浪之大达到了“蛟龙”号布放和回收所能允许的上限。下潜原定于1时30分开始,当时海面风浪较大,舱内同步时钟出现异常,因此“蛟龙”号被“向阳红9号”母船收回并进行调整。1个多小时后,故障排除,“蛟龙”号被重新起吊。3时57分,“蛟龙”号正式开始下潜。 6时07分,“蛟龙”号成功突破5000米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已经有能力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对深海生物、地质等资源调查的面更广了。6时17分,“蛟龙”号抵达此次最大下潜深度5057.2米。“蛟龙”号在海底巡航中多次作业,其间,试航员不仅给母船传回了舱内合影、海洋生物照片,而且与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央视记者、亲人等实现了深海对话。 9时30分,“蛟龙”号浮出水面。10时13分,3名试航员叶聪、杨波和付文韬轻松出舱。 据悉,“蛟龙”号此次5000米海试总共包括四次下潜,第三次下潜将执行海底作业任务,第四次再次冲击50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