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着力优化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良好环境的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主动力和增加就业的主渠道,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近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但是,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着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形势日趋严峻,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湖州的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和风险,如何帮助民营企业应对挑战,共克时艰,如何引导民营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如何优化民企外部生存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还专门出台了《中共湖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市工商联等部门就围绕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鼓劲打气,反映呼声。但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市经济下行态势渐趋明显,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环境不容乐观,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逐步凸显,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
一是扶持力度需要加强。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策的引导作用尚未全面发挥。
二是政务水平有待提高。集中表现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投资创业环境还不佳。
三是公平竞争程度不够。客观表现在诚信守法经营约束力还较弱,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尚未形成。
四是要素瓶颈制约严重。突出表现在企业人才匮乏、融资渠道不畅等。
推动民营经济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政府加强规划、指导和协调,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式,需要各职能部门合力推动,努力优化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 着力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鉴于民营经济在湖州“十分天下有其九”的突出地位及其转型升级的极端重要性,可考虑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统筹全市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切实加强指导和协调,提供组织保障。
1、制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专项规划,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设立导向资金,鼓励民营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自主创新来推动转型升级。
2、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往高端走,或引导其与新兴产业做好配套、嫁接外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从土地、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3、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建立相关产业退出机制,引导民营经济将一些低端产业梯度转移到周边地区。进一步促进生态型集约化发展,推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
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必须花大力气改善政务环境,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降低民营企业的行政运行成本。
1、从解决民营企业在加快转型升级过程中反映的实际问题入手,按照“精简审批、精干办事”原则,推进行政审批、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效能监察“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2、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指数,加强跟踪分析,探索建立民营经济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应对协调小组,帮助广大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抵御外部风险。
3、加强政府与民营企业的互动,积极搭建政府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创新服务载体,建立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目前中央、省市有关政策都已明确,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较快地把政策送到企业手上。
三、着力推进开放竞争,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离不开公平、开放的市场,必须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加大“走出去”力度,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1、加强信用湖州建设,进一步推动民企信用评级和信用监督;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以外贸易等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各级政府要抓紧清欠工作,切实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2、加快行业商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稳妥有序促进部分政府职能向行业商会(协会)转移,更好地发挥其在服务企业、提升行业、促进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3、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湖州民营企业的外向度较高,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要鼓励他们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和市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着力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优化要素环境。
民营经济产业升级,关键在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观念,积极构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的新机制,加快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民营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1、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
2、优化民营企业人才建设的良好环境,确保民营企业人才在政治待遇、政府奖励、资源共享、权益保护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3、大力促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我市的发展和规范,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和推动家族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结合。
4、鼓励企业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培养多层次、多梯度的人才队伍。